两会前夕,我们采访了情系助学的记者哥张建平,痴守文物三十载的蔡文静,民办教育追梦者王文年,八年扎根淮上的王桂富,农机管理站女站长李传红,坚守地头的女农技员崔晓云,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 反映困难群众的生活是记者的使命,但“记者哥”张建平做得更多,他不仅传递群众呼声,还会伸出援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完整体现。 蔡文静具有考古人的朴实渊博,她甘于寂寞,对名利淡然,对业务执着。她是每个行业中最值得尊敬的勤恳工作、真正干事的劳动者群体的缩影。 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从一个平凡教师成长为一位民办学校校长,其中甘苦,只有王文年自己心里清楚。成功后,他依然低调,因为财富不是梦想,教育才是。 做生意要有胆略,在“跨河发展需要勇气”的岁月,王桂富领风气之先,扎根淮上。企业家要有责任,八年来,王桂富胸怀远大,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发展之中。 “一头汗,两腿泥”,作为农机农技的推广者,到田间、下地头的李传红和崔晓云是名符其实的“女汉子”。她们外表柔弱,内心坚韧,“女汉子”比的不是谁更粗糙而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 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用踏实肯干、务实进取的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令人尊敬的业绩。当选为代表委员后,他们用同样的态度履行着社会赋予他们的新使命。 他们是身处基层的普通人,接地气、连民心,提的是自己在最基层调研履职时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说的是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大实话。 在我们的采访中,最感染我们的是他们谈及工作时的熟悉自信,是他们介绍自己议案建议时的恳切真诚。 他们的语言朴实但切中要害,文字平实却直率鲜活,他们的议案建议源于自身工作,源于身边百姓,他们也许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进行制度设计,但他们深植于泥土的思考建议构成了我们制度创新的基本的养料。 平凡视角,百姓情怀,草根代表的民意价值不断彰显,基层代表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