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GDP,“好”“快”并举的跨越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卓越简介 新闻中心 公司注册 资产评估 审计验资 财务代帐 税务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珠城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千亿GDP,“好”“快”并举的跨越
日期:2014年1月3日 浏览[986]

奋进的足迹,光辉的历程。我们走过不平凡的2013。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奋力开拓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进、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良好开局。全市“两会”召开在即,本报即日起推出“喜迎两会·年终特稿”专栏,生动展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三个重点领域的喜人成果,以释放强大正能量,再添发展新豪情,创造更加不平凡的2014。

  蚌埠站上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上周五,时值年终,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传递出令人振奋的“年度经济成绩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居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迈上1000亿元大台阶;财政收入实现总量进位;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好于全省、领先皖北,部分指标总量进位、突破历史,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实现良好开局。
  “今天发展不主动,明天发展要被动”、“在经济结构‘重新洗牌’中抢占先机”、“让干部用实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周春雨坚定阐释:“GDP,不是评价干部政绩的唯一标准,却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不是干部主观追求的目标,却是地区发展水平的客观结果。”
  关键词 增速 总量
  “今天发展不主动,明天发展要被动”
  “这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市发改委主任黄静感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6年突破百亿、2003年突破两百亿、2009年突破五百亿,到2013年的千亿规模,标志着蚌埠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跃升。
  “GDP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与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并在全省取得靠前位次,以及部分指标实现总量进位密不可分。”市统计局局长董天放介绍,2013年最终统计数据出炉还需时日,但纵观全年走势,蚌埠跨越赶超的轨迹非常清晰——前三季度,省政府通报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我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8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3项指标总量居全省前5位;与上年同期相比,4项指标总量实现进位。
  相较于综合数据,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用电量、金融信贷等细分指标或许更具说服力。据统计,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0亿元台阶;新增贷款突破200亿元,存贷款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截至11月末,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0.2%、17.5%,均居全省第1位。
  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不仅要有速度的概念,还要有增量、总量的概念,增速是底线,增量是目标,总量是根本。可喜的是,2013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速持续居前的同时,财政收入等指标实现总量进位。例如,201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增速保持在全省前3位,有效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总量的提升。
  对比相关地市的初步统计数据,黄静认为,综合分析蚌埠GDP总量和超过180亿元的财政收入,以及一二三产占比变化等,不难发现我市的发展质量更好、含金量更高。“所谓含金量更高,是指随着GDP快速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壮大,二三产比重持续加大,我市有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服务产业提升群众幸福感。”黄静说,依据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态势,GDP有望在4至6年内达到2000亿元。
  关键词 转型 先机
  “在经济结构‘重新洗牌’中抢占先机”
  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区域竞争激烈、要素成本上升、环境约束更强等大背景下,蚌埠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既要发展“快”,更要发展“好”,必须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打造蚌埠经济升级版,在经济结构“重新洗牌”中抢占先机。
  致力“高端化、集群化、链条化”,瞄准“新产业、新业态、新替代”,2013年,一场“转型升级”的大戏在蚌埠精彩演绎。
  “要推动总量速度和质量效益双提升,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跨越发展的能力。”市长白金明说。
  去年初,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关于实施“5116”工程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繁荣文化旅游业、着力攻坚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大农业”等方面,明晰产业优化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经济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从城市到县域,密布的工地,承载着一个又一个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盛世光电产业园一期、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38个项目建成投运、MEMS产业化基地一期、百特纳米新材料等281个项目加速实施、中科电力装备产业园、固镇亿只肉鸡产业化等148个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据统计,2013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亿元,增长23%。去年1—11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发展到127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07.83亿元、增长30.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上月初,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2013年预计全市可供应工业用地9413.34亩,其中市区全年可供应工业用地3288.4亩,同比增长26.4%,创市区近五年新高。
  “去年工业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首超40%,总量突破400亿元,拉动了工业增长,增添了发展后劲。”市经信委主任吴永彬介绍,大项目加速培育壮大的同时,中小企业创业活力也在加速释放,去年我市新增有限责任公司3300余户、个体工商户1万多户。
  在商贸流通领域,“转型之年”同样可圈可点。蚌埠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果品市场批发辐射半径达300公里,可满足蚌埠一市三县,凤阳、淮南等皖北14个县市及江苏宿迁、泗洪等地约800万人口的消费需求。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签约入驻商户2100余户,已营业1500余户,小商品批发辐射范围覆盖淮南、淮北、宿州等地,去年10月20日开业以来,营业额突破3亿元,日均交易额逐日增长。
  关键词 创新 服务
  “让干部用实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
  “项目的建设速度验证了我们当初投资抉择的正确。蚌埠不仅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更有着拿企业事当自家事的贴心服务。”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和鼎轮胎落户怀远工业园后,公司副总经理朱永生感触良多——市县各部门落实政策,加快审批,而且针对轮胎企业特点,专为企业规划了长条形地块,园区还协调供电部门为企业架设专用供电线路,满足大型流水线用电需要。
  其实,无论是和鼎这些大企业的负责人,还是更多中小微企业的老板,在外部市场阵阵“寒意”中,都切身感受到了党委政府雪中送炭的温暖和力量。市场、贷款、用工、用地……围绕着企业最为关注的发展要素,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倾情办实事,倾力解难题。服务企业,推动项目,成为各级干部必须坚持的理念,更是衡量工作业绩的一条硬指标。一年间,每个季度过后,市委、市政府都会集中利用一天多时间,举行季度县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领县区和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集体检阅和点评。“‘季考’已成为常态,横向比较中非常有压力。”一位县主要领导这样感慨。
  “让干部用实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正如市委书记周春雨始终强调的观点,这项观摩,只是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压推动工作的一个缩影;这种压力,正是市委、市政府不断释放和传递的强烈发展信号。
  去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及时制定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双40条”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服务企业创建百佳工程”、“金融服务进百企”等活动;向企业派驻县处级服务人员;启动县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落实稳岗助企和税收优惠政策;推行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真金白银帮扶有自主创新实力的企业……向制度创新要红利,向作风转变要效率,“有形之手”保驾护航,各种要素有效保障,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动力,为蚌埠经济撑起一片晴空。
  “市委、市政府创新理念,在服务企业中用足‘加法’和‘减法’。”市经信委主任吴永彬身处服务企业一线,对此有着切身感受。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共为企业减免抵退各项税费29.97亿元;在自主创新扶持、工业奖励政策等方面,投入近5亿元。
  严峻挑战前,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环境变化中,蚌埠在弯道加速超越。
  盘点2013,蚌埠在奋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开局之年,攻坚克难、转型升级、争先进位,迈出坚实步伐,汇聚起蓬勃向上的“蚌埠力量”。
  展望未来,蚌埠昂首挺胸迈向了从“速度进位”到“总量进位”、从“量变”向“质变”的突破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自信坚实地迈向全省舞台中央。
  打印 | 收藏 | 关闭
· 相关阅读
签约安徽天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签约安徽宫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签约蚌埠爬海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签约蚌埠水平食品有限公司
蚌埠公司注册帮您你解析税收制度七大要素
蚌埠公司注册告诉你如何提高公司名称通过率
 
友情链接: 足浴加盟  玄学居  蚌埠工商注册  蚌埠公司注册 
蚌埠卓越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蚌埠市清大德人大厦1006 |联系电话:0552-4039900 18905529993
皖ICP备2023004005号-1 技术支持:华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