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按照往年惯例,又到了各单位和个人之间互相寄送贺卡、明信片、挂历等蔚然成风的时候。然而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解到,在10月底中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的强力作用下,今年我市已不再有单位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卡、明信片、挂历、台历等。接受采访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表示,“贺卡禁令”不仅没有让自己感到“受限制”,反而减轻了以往繁冗的“贺卡惯例”造成的负担。
“以前不是我们想送,而是其他银行都给各个单位送这些东西、去维护客户关系,如果我们不送显得好像态度上怠慢了。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相似的想法,相互竞争,印制的贺卡、挂历等也就越来越精美。”本市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说,以往“随大流”送贺卡,其实是无可奈何之举。“每年印制贺年卡、挂历、台历这些东西,开销都要二三十万元。”
而今年直到现在,这家银行一张贺卡、一本挂历台历都没有印、买、送。“本来年底就是金融机构最忙的时候,以往寄、送这些东西还需要牵扯大量精力,今年禁令一出,风气改了,感觉轻松不少。”该行综合管理部上述工作人员说。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机关单位往年的“贺卡开销”同样不容小觑,记者从我市两家局级机关的办公室获悉,规模较大的局级机关,往年印制贺卡的费用超过万元,“至少每人发几十张,用于与各个联系单位寄送往来,大家都送自己不送就感觉有些‘别扭’。事实上很多人特别是新招考人员用不了那么多,很多贺卡连写都没写就扔在角落里。”一家局级机关的办公室主任向记者透露,今年全市各家单位都积极响应“贺卡禁令”,“各个单位都不搞了,就不怕自己违反送贺卡的惯例了。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年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总结中去。”
以往的“贺卡惯例”让寄送者深感负担,其实收到贺卡的人也并不轻松。已经在机关工作20多年的一位干部就告诉记者,往年这时自己能收到七八十张贺卡。“那么多人给寄来贺卡,不回不好意思,一张张回复,光写清每人的姓名地址和祝福语,就累得眼花手酸,多年下来寄送贺卡成了一项负担。而且收到的贺卡看过之后就没用了,只能堆在办公桌的角落里占地方。”
贺卡不送了,新年祝福如何表达呢?两位在机关工作时间不长的“80后”说,不寄贺卡其实“一点不耽误”——“我们现在都发个微信或微博,简洁明了,手指轻点屏幕就回复了,同样送祝福,其实还更温馨。即便是不玩这些新东西,想联络一下感情,直接发个电子邮件送张电子贺卡就行了,对方感动之余,也免去了纸质贺卡数量过多后无处堆放的顾虑。”